ورود به حساب

نام کاربری گذرواژه

گذرواژه را فراموش کردید؟ کلیک کنید

حساب کاربری ندارید؟ ساخت حساب

ساخت حساب کاربری

نام نام کاربری ایمیل شماره موبایل گذرواژه

برای ارتباط با ما می توانید از طریق شماره موبایل زیر از طریق تماس و پیامک با ما در ارتباط باشید


09117307688
09117179751

در صورت عدم پاسخ گویی از طریق پیامک با پشتیبان در ارتباط باشید

دسترسی نامحدود

برای کاربرانی که ثبت نام کرده اند

ضمانت بازگشت وجه

درصورت عدم همخوانی توضیحات با کتاب

پشتیبانی

از ساعت 7 صبح تا 10 شب

دانلود کتاب 半工业化: 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دانلود کتاب 半工业化: 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半工业化: 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مشخصات کتاب

半工业化: 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ویرایش:  
نویسندگان:   
سری: 中国乡村社会研究丛书 
ISBN (شابک) : 7101055125, 9787101055122 
ناشر: 中华书局 
سال نشر: 2007 
تعداد صفحات: 494 
زبان: Chinese 
فرمت فایل : PDF (درصورت درخواست کاربر به PDF، EPUB یا AZW3 تبدیل می شود) 
حجم فایل: 19 مگابایت 

قیمت کتاب (تومان) : 45,000



ثبت امتیاز به این کتاب

میانگین امتیاز به این کتاب :
       تعداد امتیاز دهندگان : 7


در صورت تبدیل فایل کتاب 半工业化: 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به فرمت های PDF، EPUB، AZW3، MOBI و یا DJVU می توانید به پشتیبان اطلاع دهید تا فایل مورد نظر را تبدیل نمایند.

توجه داشته باشید کتاب 半工业化: 近代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变迁 نسخه زبان اصلی می باشد و کتاب ترجمه شده به فارسی نمی باشد. وبسایت اینترنشنال لایبرری ارائه دهنده کتاب های زبان اصلی می باشد و هیچ گونه کتاب ترجمه شده یا نوشته شده به فارسی را ارائه نمی دهد.


توضیحاتی درمورد کتاب به خارجی



فهرست مطالب

封面
书名
版权
前言
目录
绪论 近代乡村手工业研究的回顾与前瞻
一、20世纪上半叶中国乡村手工业的调查研究
二、20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乡村手工业史研究
三、本书的问题意识与结构安排
第一章 乡村手工业的世界历史及其理论
第一节 前工业化时期的乡村手工业及其解释
一、工业化之前西欧国家中的乡村手工业
二、原始工业化:解读西欧乡村手工业的发展
三、明清时期中国乡村手工业的发展
四、早期工业化:明清江南手工业的新阐释
第二节 工业化时代的乡村手工业
一、先发工业化国家中的乡村手工业:英、法、德的例子
二、俄国的乡村手工业
三、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乡村手工业
第三节 “半工业化”概念与近代乡村“半工业化”的典型地区及行业
一、工业化相关概念辨析
二、近代乡村工业的实际与“半工业化”内涵
三、半工业化与传统手工业、原始工业化
第二章 近代乡村半工业化的兴起
第一节 危机与转机:城市工业化的初步发展与乡村手工业的困局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城市工业化的初步发展
二、清末民初乡村手工业的局部危机
第二节 生态环境与比较利益
一、自然生态与人文生态
二、比较利益的驱动
第三节 政府、社会与地方能人
一、政府与社会团体对乡村手工业的推动
二、地方能人在半工业化兴起中的示范效应
第三章 技术与市场:乡村半工业化的发展
第一节 技术进步的路径及其效应
一、生产工具的改良与生产工艺的改进
二、发展中显现的趋势:半工业化的深化与广化
第二节 区域外市场的开拓
一、传统商路的拓展与新商路的开辟
二、市场网络的形成
三、区域外市场与乡村半工业化
第四章 近代乡村手工业形态与经营制度
第一节 近代乡村手工业的三种形态
一、农民家庭手工业
二、农村作坊与工场手工业
三、工匠手工业
第二节 多元共存:乡村手工业的经营制度
一、包买主制下的依附经营
二、业主制下的自主经营
三、合作制下的联合经营
第五章 乡村半工业化的曲折与中断
第一节 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曲折
一、传统与现代两股力量夹击中的乡村手工业
二、乡村手工业发展进程的波动起伏
第二节 欺诈行为:乡村手工业内部的障碍性因素
一、欺诈行为的表现形式
二、欺诈行为对乡村手工业的危害
三、欺诈行为的形成原因
第三节 日本侵华战争与半工业化的中断
一、沦陷区市场的丧失
二、半工业化进程的中断
第六章 半工业化与近代农村经济社会变迁
第一节 半工业化与农村经济变迁
一、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变与农民生活水平的相对提高
二、传统市镇的转型与新兴市镇的产生
第二节 半工业化与农村社会变迁
一、乡村商人阶层的崛起与社会救助能力的增强
二、半工业化与农村社会关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结语 半工业化:没有完成的农村工业化
一、一条没有走完的工业化道路
二、没有终结的历史:中国农村工业化的当代实践
主要征引文献索引
后记
表
表1—1:19世纪90年代俄国著名乡村手工业村的经济状况及社会变迁趋势
表1—2: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日本工业产值的比重
表1—3:1934~1936年农村手工业品在对外贸易中的地位
表1—4:近代乡村半工业化现象的典型地区与行业
表2—1: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近代工业企业数及创办资本额
表2—2:1890—1910年间民族机器棉纺织业主要企业简表
表2—3:外国资本主义在华棉纺织企业及其所占比重
表2—4:各省机械缫丝厂家数及其车数估计(1894~1918)
表2—5:潍县各机器制造厂改良布机生产能力简况
表2—6: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河北省棉花种植面积与产量
表2—7:河北棉田面积与棉产额与中国各省比较表
表2—8:1933年吴兴雨量分布状况表
表2—9:吴兴境内重要水路干线
表2—10:历年花、布、米比价表(1867~1920)
表2—11:民初河北棉田面积和棉价比较表
表2—12:民初至抗战前吴兴县历年鲜茧价格及其他物价比较表
表2—13:无锡县每亩桑田和粮田收益对照表
表2—14:河北西河棉区42县棉花及其他农作物收益比较表
表2—15:通海织布区内织布传习所简况表
表2—16:1930年浙江春秋二期蚕桑改良事业概况表
表3—1:手工织机改进情况
表3—2:通海农村手工织布作坊改良机使用情况简表
表3—3:高阳布匹种类变迁表
表3—4:1932年高阳织布业中技术进步状况
表3—5:20世纪上半叶华北农村新式轧花业示例
表3—6:华北等地农村半工业化的扩散效应
表3—7:高阳布匹通往区域外市场的几条主要商路及其运输方式
表3—8:通海布匹商路的变迁
表3—9:抗战前高阳手织业专业市场基本情况
表3—10:1923年、1933年宝坻布集交易额之比较及1933年各类市集每市交易数额之比较
表3—11:1932年高阳53家布线庄设立外庄情形简表
表3—12:1933年高阳织布区销售外庄数及分布地
表3—13:20世纪30年代初潍县线庄资本额及经营状况表
表3—14:1923年宝坻棉布销售区域
表3—15:1932年高阳布匹销售区域分布情况
表3—16:1892~1930年间定县输往西北的土布数量及其价值
表3—17:1929年南通土布的产量及销售情况
表3—18: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厂丝和土丝市场产销状况表
表3—19:1935年盛泽镇丝织品的市场销售状况
表4—1:河北定县6个特色手工业乡村家庭手工业统计(1932年调查)
表4—2:1947年全国农家手工业分布情况
表4—3:定县家庭手工业与作坊和工场手工业的比较
表4—4:1923年沈家行手艺店铺与工匠分布状况
表4—5:1938~1940年延安个体手工业统计表
表4—6:1932年高阳织布区手织户经营形式分类表
表4—7:近代绉纱、发网等业中的依附经营形式示例表
表4—8:甘肃省棉毛纺织业合作社概况表(1944年6月)
表4—9:1945年边区主要手工业合作社的规模
表5—1:手缫和机缫白丝的出口量(1894~1932年)
表5—2:各种规格机织粗细布每匹总成本
表6—1:南通县棉田面积占当季耕地面积比例(1912~1933年)
表6—2:定县农村集市分布状况表
表6—3:1930年代初期南浔公共设施一览
表6—4:高阳、定县两地的典型织布村庄
图
图一:1924~1929年安徽宿县农产品与手工业品价格指数变动曲线图
图二:农家丝织机
图三:机汽单车
图四:南浔缫丝车
图五:宝坻棉布贸易路线图
图六:高阳棉纱布市场流转图
图七:1880~1934年浙江辑里丝出口曲线图
图八:中日生丝出口量的比较图(1880~1935)
图九:抗战爆发后潍县织布区布机的流动情形图




نظرات کاربرا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