دسترسی نامحدود
برای کاربرانی که ثبت نام کرده اند
برای ارتباط با ما می توانید از طریق شماره موبایل زیر از طریق تماس و پیامک با ما در ارتباط باشید
در صورت عدم پاسخ گویی از طریق پیامک با پشتیبان در ارتباط باشید
برای کاربرانی که ثبت نام کرده اند
درصورت عدم همخوانی توضیحات با کتاب
از ساعت 7 صبح تا 10 شب
ویرایش:
نویسندگان: [德] 马丁·海德格尔
سری: 海德格尔文集
ISBN (شابک) : 7100092787, 9787100092784
ناشر: 商务印书馆
سال نشر: 2014
تعداد صفحات: 541
زبان: Chinese
فرمت فایل : PDF (درصورت درخواست کاربر به PDF، EPUB یا AZW3 تبدیل می شود)
حجم فایل: 88 مگابایت
در صورت تبدیل فایل کتاب 时间概念史导论 به فرمت های PDF، EPUB، AZW3، MOBI و یا DJVU می توانید به پشتیبان اطلاع دهید تا فایل مورد نظر را تبدیل نمایند.
توجه داشته باشید کتاب 时间概念史导论 نسخه زبان اصلی می باشد و کتاب ترجمه شده به فارسی نمی باشد. وبسایت اینترنشنال لایبرری ارائه دهنده کتاب های زبان اصلی می باشد و هیچ گونه کتاب ترجمه شده یا نوشته شده به فارسی را ارائه نمی دهد.
版权页 中文版前言 目录页 导言 讲座的课题及其探索方式 第一节 作为科学对象域的自然和历史 第二节 以时间概念史为线索的关于历史和自然的现象学引论 第三节 讲座的大纲 准备性部分 现象学研究的意义和任务 第一章 现象学研究的兴起与初步突破 第四节 十九世纪下半叶哲学的形势。哲学与科学 a)实证主义的立场 b)新康德主义——从科学论立场重新发现康德 c)对实证主义的批判——狄尔泰对于人文科学独立方法的探求 d)文德尔班和李凯尔特对狄尔泰问题的肤浅化处理 e)哲学作为“科学的哲学”——作为哲学基础科学的心理学(关于意识的学说) α)弗兰茨·布伦塔诺 β)埃德蒙德·胡塞尔 第二章 现象学的基本发现,它的原则和对其名称的阐明 第五节 意向性 a)作为体验之结构的意向性:对此的揭示和初步阐明 b)李凯尔特对现象学与意向性的误解 c)意向性本身的根本枢机 α)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自在自足的存在者(寰世物、自然物、物性) β)感知中的被感知者:被意向状态的方式(存在者的被感知状态,亲身具体的-在此之特征) γ)关于意向性基本性向之为Intentio(意向行为)与Inten-tum(意向对象)之共属一体的初步阐明 第六节 范畴直观 a)意向式意指与意向式充实 α)自证作为呈示性的充实 β)明见作为自证性的充实 γ)真理作为呈示性的自证 δ)真理与存在 b)直观与表达 α)感知的表达 β)简捷的和多层的行为 c)综合行为 d)观念直观行为 α)防止各种误解 β)这一发现的意义 第七节 先天的原初含义 第八节 现象学的原则 a)“朝向事情本身”这一座右铭的意义 b)现象学自我理解为对先天的意向性的分析性描述 第九节 对“现象学”这一名称的阐明 a)对这个名称各构成成分源本含义的阐明 α)ψαινóμενον(现象)的源本含义 β)λóγο?(逻各斯)的源本含义[λóγο? ?ποψαντιкó?(陈示性逻各斯)与λóγο? σημαντ ιкó?(意会性逻各斯)] b)关于“现象学”的意义整体的规定和与之相切合的研究 c)排除几种对于现象学的典型误解——这些误解就产生于“现象学”这个名称 第三章 现象学研究的最初成型和对现象学的一种既深入其里又超出其外的彻底思考的必要性 第十节 课题域的厘定:关于意向性的基本规定 a)解释胡塞尔和舍勒对现象学课题域的界划和对现象学研究视域的限定 b)关于课题域之本源结构的基本思考:将纯粹意识看作独立的存在领域加以廓清 第十一节 现象学研究的内在批判:有关纯粹意识四个规定的批判性讨论 a)意识是内在的存在 b)意识是在绝对的被给予性意义上的绝对的存在 c)意识是在“nulla re indiget ad existendum”(无需存在者也可达到存在)意义上的绝对既与的存在 d)意识是纯粹的存在 第十二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作为现象学研究基本领域的意向武存在者之存在的追问 第十三节 现象学耽误了对存在的意义本身和对人的存在的追问 a)与自然主义心理学相对,关于现象学的必要的界定以及对这种心理学的克服 b)狄尔泰的“人格主义心理学”尝试——他的作为人格之人的观念 c)胡塞尔在《逻各斯-论文》中对人格主义倾向的接纳 d)在现象学基础上对人格主义心理学的原则性批判 e)舍勒规定行为与行为实行者之存在方式的不成功尝试 f)上述批判性思考的结论:对存在本身的问题和意向式存在者之存在问题的耽误植根于此在本身的沉沦 主干部分 时间现象的分析和时间概念的界定 第一部 对研究领域的准备性描述,借此显露时间现象 第一章 植根于存在追问的现象学 第十四节 依据对现象学原则之意义的一种彻底的理解而对存在问题所作的阐发 a)把传统接受为真正的重演 b)通过对存在本身的问题的批判性思考而对现象学的课题域、它的科学的研究方式以及今日现象学的自我理解作出修正 c)依循时间线索展开存在问题 第二章 通过对此在的初步阐释厘定存在问题 第十五节 存在问题起源于此在的无规定的前理解——存在问题与存在理解 第十六节 存在问题的问题结构 第十七节 存在问题与发问的存在者(此在)之间的关联 第三章 由此在的日常状态出发对此在进行最切近的阐释。此在的根本枢机即为在-世界-中-存在 第十八节 寻获此在根本枢机所具有的基本结构 a)此在处于一种“当下切己的-去-存在”之中 b)此在的日常状态即是以当下切己的方式“去-存在” 第十九节 此在的根本枢机之为在-世界-中-存在。此在的“之中-在”与现成之物的“处于其中” 第二十节 认知作为此在的“之中-在”的派生样式 第二十一节 世界的世间性 a)世界的世间性就是让此在能够与之际会的那个“其间” b)寰世的世间性:寰围,由世间性所构成的“寰”的原初空间特性 第二十二节 以笛卡儿为例表明传统哲学跳过了世界的世间性问题 第二十三节 对世界的世间性基本结构的正面显示 a)世界的际会特性之分析(指引,指引整体,熟信,“常人”) b)寰世的际会结构之分析:照面特性本身现象上的奠基关系 α)对操持所及的寰世的更确切的现象学解释——生产世界 β)生产世界所特有的让最切近的寰世物照面的际会功用——现成可用之物特有的实在性品格 γ)生产世界特有的际会功用:让总是已然在此的现成可见之物照面 c)将世间性的根本结构规定为意蕴 α)把指引现象看作实体与功能的错误解释 β)作为意蕴的世界所具有的际会结构之意义 γ)意蕴、标记、指引、关联现象之间的相关性 δ)理解性、操持性的在-世界-中-存在开显出了作为意蕴的世界 第二十四节 外部世界实在性问题的内在结构 a)外部世界的实在存在超拔于一切关于其存在的证据和信念之上 b)实在之物的实在性(世界的世间性)不是依据它的对象化状态和被把捉状态而获得规定的 c)实在性不能通过“自-在”得到解释,而自在这一特性本身恰好还需要解释 d)实在性不是根据被感知者的物体形质而原本地获得理解的 e)实在性不是根据作为驱动与追求之对象的阻力现象而获得充分阐明的 第二十五节 世界的空间性 a)去远、场域、定向彰显出了寰围本身的现象结构 b)此在本身源本的空间性:去远、场域、定向是此在作为“在-世界-中-存在”的存在规定 c)寰世与寰世空间的空间化——例如莱布尼茨以数学方法规定的空间与广延 第二十六节 在-世界-中-存在之“谁” a)此在作为共在;作为共同此在的他人之存在(对同感论的批判) b)常人:作为日常状态中的相互共存之“谁” 第四章 对之中-在的更为原初的阐释:此在的存在即为牵挂 第二十七节 “之中-在”与牵挂——纲要 第二十八节 开觉现象 a)此在在它的世界中所具有的开觉状态之结构:现身情态 b)开觉状态之形诸存在:理解 c)理解在解释中的成型 d)言说与语言 α)言说与聆听 β)言说与缄默 γ)言说与闲谈 δ)言说与语言 第二十九节 沉沦作为此在的一种基本动向 a)闲谈 b)好奇 c)模棱两可 d)沉沦所固有的动向特征 e)以沉沦状态为视野来考察此在的基本结构 第三十节 惶然失所的结构 a)逃逸和惧怕现象 α)从惧怕的四种本质环节考察,惧怕作为在某物面前的害怕 β)惧怕的各种变形 γ)在缘何而怕意义上的惧怕 b)惶恐与惶然失所 c)以此在的根本枢机即牵挂为先导对沉沦和惶恐(惶然失所)进行原初的解释 第三十一节 牵挂作为此在的存在 a)对牵挂的分环结构的规定 b)驱迫与趣向现象 c)牵挂与开觉状态 d)牵挂与理解和解释中的“先”特征(先有、先见、先执) e)Cura(牵挂女神)寓言作为有关此在的一种原初的自我解释的证据 f)牵挂与意向性 第二部 解释时间本身 第三十二节 基本的此在分析的成果与任务:厘定存在本身的问题 第三十三节 开辟对作为整体的此在进行现象学解释这一课题的必要。死亡现象 第三十四节 对作为此在现象的死亡的现象学解释 a)日常状态的存在样式中死亡的极端可能性 b)此在朝向死亡的原本的存在干系 第三十五节 “要有良知”现象与负罪现象 第三十六节 作为存在的时间,在其中此在能够成为它的整体 编者后记 附录一 德-汉术语对照表 附录二 古希腊语-汉语词语对照表 附录三 拉丁语-汉语词语对照表 译后记